来源:地慢科 梁磊 发布时间:2012-10-11 |
氟斑牙俗称“大黄牙”,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为地方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在我市主要分布所辖的汉滨、紫阳、岚皋、镇坪、平利、汉阴、石泉县(区)的一些产煤区和使用区,2001年全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调查病区8-12岁氟斑牙患病率为56.65%。
氟斑牙在我市发病,主要是由于病区群众常年燃用本地产的高氟劣质石煤煮饭、烧水、敞炉取暖和烘烤食物的过程中,劣质石煤释放大量的氟离子,污染空气和食物,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高氟环境中,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摄入过量的氟导致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牙齿是机体对氟化物最为敏感的器官,氟主要损害釉质发育期牙胚的造釉细胞,因此,过多的氟在牙齿发育矿化期进入机体,导致氟斑牙。氟斑牙多发生在7~8周岁以前一直生活在高氟环境的儿童,因体内摄入过多的氟导致牙齿造釉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牙齿钙化障碍、牙釉质或牙本质损伤。恒牙氟斑牙一旦形成,终生不能消退。当恒牙萌出后迁入病区或接触高氟环境的儿童不再发生氟斑牙。
氟斑牙的病理特征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失去光泽,出现粉白、棕黄或褐色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斑点或条纹,牙齿质脆易缺损以至脱落,尤其以门牙最明显,其牙釉质可出现白垩、着色或缺损改变,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危害健康。
为了控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降低氟斑牙的发病率。我市自1997年全面启动除氟改灶“惠民工程”,结合当地实际,研制开发新型除氟炉具及炉体实质结构。全市累计改良炉灶36万余户,受益人口达140余万人,有效降低了氟污染危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经调查检测,改灶后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低于国家允许浓度的15倍,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逐年下降。
目前,受地方经济和病区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市病区大多数群众依然采用这种含氟劣质石煤作为取暖做饭的主要材料,氟危害依然存在。首先我们要在病区积极推广沼气、液化气和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从源头上杜绝氟危害。其次广泛深入的向老百姓宣传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知识,让病区群众知道氟的危害,主动改变敞炉烤火的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正确使用改良炉灶,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氟污染。最后改良生活习惯,粮食应自然晾晒,避免用炉火烘烤,晾晒好的粮食及时入仓密闭保存。腊肉在腌制、柴火熏炕后,应挂在无煤烟的房间内。辣椒晒干后,应采用塑料袋密闭保存,必要时定期日晒防潮,粮食和辣椒食用前都要淘洗干净。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室内空气和食物的氟污染,从而预防和控制氟斑牙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