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来源:周以军    发布时间:2015-04-20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感染了疟原虫的蚊虫叮咬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发冷或寒战、高烧、出汗,呈现典型的周期性发热,临床表现一次比一次严重。同时脑、肝、肾等并发症也较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疟疾主要流行区在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几乎整个非洲、中美与南美大部,我国的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我市近一、二十年无本土病例发现,但我市每年有数百人到非洲劳务输出,感染率近100%,在非洲得不到正规、彻底治疗,回国后多有发病,另有数千人到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打工及大量人员到流行区旅游,这些因素导致我市输入病人逐年增加,加大了传播风险,严重威胁广大群众健康。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蚊子叮咬。预防方法有:工作生活环境可安装防蚊纱窗、纱门、纱网,使用电蚊拍和蚊香驱蚊;定期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物灭蚊;睡觉时要挂蚊帐(最好使用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进行户外活动或野外作业时,穿浅色长袖衣裤,人体皮肤暴露部位可涂抹防蚊驱避剂;到疟疾流行区工作前,了解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准备疟疾防治药品和防蚊用品,在传播季节中,预防服药是最有效、最实用的一种保护措施;劳务输出部门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以东南亚、非州等疟疾高流行区的劳务人员为重点,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高务工人员及时就诊和自我防护意识。

    疟疾并非不治之症,及时发现并就医能彻底治愈,而最重要的是提高防治意识,否则很可能酿成悲剧。从非洲等地归国的人士应及时到出入境检验检验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如果出现发热、乏力、怠倦等类似感冒症状,要高度警惕是否已经感染疟疾,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到过哪些国家、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时间、既往病史、抗疟药治疗史等。已治愈的患者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体内是否还有疟原虫。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疟疾防治技能的培训,规范开展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