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健康防线 守护群众安康

  来源:健康教育科    发布时间:2016-01-21 
 

 

 

    “十二五”期间,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围绕医改中心工作,按照“强素质、提能力、树形象”的要求,认真做好免疫规划、重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慢病管理、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推动了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大力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以巩固和改善常规免疫服务为基础,以规范免疫预防和规划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2种,已建立省级示范接种门诊2个,市级示范接种门诊83个,县级规范化接种门诊551个,村级合格接种点1786个。对0-6岁儿童实施免费预防接种,确保儿童预防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了95%以上,筑牢了免疫屏障。通过免疫规划的有效实施,麻疹、甲型肝炎、乙型脑炎、流脑、百日咳、白喉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街道开展预防接种情况调查)

    重大传染病防控有效控制
    十二五期间,全市艾滋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防治策略。加大监测和检测力度,对重点场所和有高危行为的目标人群进行了有效干预;对发现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施了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规范的跟踪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深入开展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社会歧视现象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截至2015年底,全市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39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点),自愿咨询检测门诊36家;累计在在监管场所、无偿献血人群、自愿咨询检测、感染者配偶等人群检测 91万人次。结核病控制健全服务体系,规范门诊建设,执行免费政策,将病人治愈率提高到94.80%,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症、流感、手足口病等病的防控监测工作,及时发布了重大传染病预测预警和发生趋势。

(开展大学校园预防艾滋病系列活动)

(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业务人员入户了解结核病患者治疗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着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建成了标准化应急处置办公室,组建了7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按照市级应急队伍建设标准配齐了防护用品和消杀器械,加大突发公共事件培训和实战演练。在抗击甲流、洪涝灾害、新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中,中心派出卫生应急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用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庄严承诺。2014年在“陕西省突发应急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获团体三等奖及个人单项奖两项。

(市疾控中心对东坝进行灾后消毒)

    地方病防治成果持续巩固
    “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实施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全市 10个县(区)碘缺乏病均实现消除目标。各级卫生部门继续在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病区落实健康教育为基础、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改良炉灶的后期管理。在病区积极推广修建沼气灶、节柴灶的办法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全市1458个病区村中,有1068个达到了病区控制或消除标准,全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2001年的56.65%下降到8.60%,汉滨、石泉、宁陕县在大骨节病病区有效落实移民搬迁、转产换粮、异地育人等综合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现大骨节病临床新发病例,通过消除考核验收,三县区均已达到大骨节病消除标准。



(为学生甲状腺进行B超检查)

    慢性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市、县建立健全了慢性病防治网络和体系,强力推进慢性病监测,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截至2015年4季度,全市高血压病人累计建档154464人,累计规范管理146577人,规范管理率为94.89%;全市2型糖尿患者累计建档29220人,累计规范管理27717人,规范管理率为94.86%,;全市累计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803人,其中规范管理7013人,规范管理率75.38%。同时在社区和农村建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推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逐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过程积极探索出符合安康实际的“茨沟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向群众讲解使用限盐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持续推进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工作中的先导作用,形成了以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市、县区先后设立了健康教育所,落实了机构人员编制、业务经费和办公设备。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LED电子屏等媒体宣传平台,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涵盖疾病控制、控烟、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采取“专家走出去、技术下基层、服务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将工作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积极主动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机关,开展健康巡讲和健康咨询活动。同时利用各种卫生日举办图片巡展、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健康教育所摄制“健康知识讲座”电视片)

    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
    “十二五”期间,市政府要求各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职业病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受检率达到60%以上。市疾控中心积极配合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市12个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进行了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积极配合市、县安监部门对全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专职人员2000余人进行培训。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全市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累计诊断尘肺病325例,噪声聋1例,职业中毒1例。对全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97个企业3388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疑似尘肺病320例,职业禁忌症29人,常见病1206人。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对职业病实施早发现、早调离、早治疗,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安康疾控人经受住一次次考验,彰显出有谋、有勇、有为的健康卫士本色,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构筑了牢固的防病屏障,为安康市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攀得半山休道远,仍需健履上高峰”。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安康疾控人将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立足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各项业务水平,为建设美丽富裕健康新安康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