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疾控中心2018年十件大事

  来源:综合科 李平    发布时间:2019-01-29 
 

 

 

    一、北迁任务如期完成。按照市政府要求,于6月底前按期完成中心综合办公楼搬迁工作,新大楼使用面积8817㎡,其中实验室用房占42%。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实验室、会议室装修和冷库建设等工程。中心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完成文昌路家属区棚改84户中的79户签约拆迁任务。

    二、免疫规划工作成果丰硕。我市实施免疫规划政策40周年,从开始的4苗防6病,到现在11苗防12病,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积极应对长春长生和商洛疫苗事件,在全市开展了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管理大核查、大整顿工作,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巩固和提升。完成了疫苗追溯和冷链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三、全市居民期望寿命提高。完成了《2017年度全市人群与健康状况报告》的撰写与发布,计算出我市2017年人均期望寿命为75.51岁,比2016年上升0.14岁。安康市的死因监测工作,被国家疾控中心总结为“安康市工作模式”,收录在《人口死因监测工作指导手册》中。
四、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扎实开展疾控八大行动,全面实施9大类基本公卫、11项重大公卫服务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重点做好扶贫攻坚脱贫退出水质检测工作,市、县(区)共投入720余万资金用于开展脱贫退出水质检测,共完成3912个检测点4077份水样检测任务,保证健康扶贫水质评价工作顺利完成。
   
    五、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反应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如汉滨区晏坝学校痢疾疫情、西关小学腺病毒疫情等,得到市政府和社会好评。开展了卫生应急规范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全省现场会在汉阴县召开。

    六、脱贫攻坚包抓扶贫村任务圆满完成。中心出资10万元用于村上扶持产业发展、兴办实体经济;还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0余次,义诊宣传3次,节日慰问留守儿童、贫困户、老党员4次,开展文艺惠民演出2次。

    七、科研工作取得实效。首次从犬脑组织中检出狂犬病毒,首次检出腺病毒,并规范处置了西关小学腺病毒疫情;完成安康市人体硒水平调查进展报告、白河县硒水平调查现场工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富硒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紫阳县样品的检测任务和白河县现场采样任务;中心被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聘为“硒与人体健康研究创新团队”。

    八、完成市委巡察组对中心进行的为期3个月政治巡察。针对巡察组从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廉政等提出的问题,中心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逐项逐条限时整改到位。

    九、获得多项表彰奖励。中心连续3年获得市卫计局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中心组队参加全省地方病实践技能大比武,获得团体二等奖。我省开展首届“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活动,陈果同志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讲”一等奖,涂佳佳同志获得“艾滋病宣教作品创意大赛微平面设计”一等奖。据统计,全年中心获得各级表彰先进单位11项,先进个人33人次。

    十、常州对口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与常州疾控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开展了交流活动,为中心提供8万元资金和一台价值4万元的超低温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