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战疫”第一线:我来编织宣传教育的“天罗地网”(宣传教育篇)

  来源:健教科 涂佳佳    发布时间:2020-02-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想要夺取这项“战疫”的胜利,必须获取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必须要用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去武装群众的大脑,因此,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安康市疾控中心的宣传教育组承担着这项工作,他们是防控疫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这场“战疫”的“神助攻”。

疫情初期是宣传教育工作最关键的时期,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知之甚少、半信半疑,网络信息纷繁杂乱、真假难辨、谣言和假信息满天飞,如何围绕疫情,做到科学防控不盲目,根据公众心理变化和需求“投其所好”的展开宣传教育,在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疫情、掌握防护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打好宣传教育的开局至关重要。

安康市疾控中心的宣传教育组的主要成员是健教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有工作四十年的老疾控,也有八零、九零后的新生力量,既有经历过“非典”、“512”地震、“718”洪涝灾害应急处置等重大事件科普宣传的经验,又有新媒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技能。他们面对疫情及时反应,根据不同受众迅速制定出三条不同的策略,全面出击。

新媒体宣传阵地要打通

新媒体宣传平台具有时效快、更新快、受众广泛、群众获取信息便捷等特点,在疫情初期可以迅速占领宣传阵地,向受众推送大量准确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月22日,健康教育宣传组的工作人员就在安康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和“安康疾控”微信公众平台上开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宣传专栏”,每天推送十余条符合群众需求又切实可用的防护知识。同时在“抖音”平台分享健康科普小视频。及时编制十余条防控短信,由三大运营商每天向用户推送,截至目前,已在微信及网站推送各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328条,累积发送短信5100万条,“抖音”短视频10条。



传统宣传方式见实效

新媒体平台宣传虽然快、准、狠,但仍不能达到全人群覆盖,尤其是老年群体和农村地区的群众,此时,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疫情初期,宣传教育组的工作人员就加急设计印制了三款宣传彩页、三种宣传手册、一款宣传海报,内容不仅涵盖疫情基础科普和防护知识,还针对性的设计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自助手册》和《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漫画》,累积印制183000页(册)

迅速发放至十县区和恒口、高新、瀛湖三个区以及部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对火车站、汽车站和高客站等重点部位,工作人员亲自将宣传材料送上门,确保宣传到位。

同时协调媒体部门,打通媒体通道,在安康电视台、安康市广播电台、车站大屏幕全天滚动播放宣传口诀和防控知识小视频,并向各行业单位、企业提供宣传栏和宣传展板模板,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宣传局面。






宣传重点随疫情而变

宣传教育组除了要考虑如何开展宣传教育,还要思考宣传什么内容,如何在第一时间推送给群众当前最想知道的讯息。疫情初期,宣传的重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知识科普与辟谣,宣教组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联系录制了疫情防控知识专题节目;随着疫情的发展,宣传的重点逐渐转变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护”;当群众宅在家时间太久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宣传内容又转变为“宅在家里做些什么、吃什么?宅家的心理健康防护”等;随着复工返学的到来,宣传的重心紧跟转移到“复工、返学的防护知识”上来,工作人员不仅在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题解答

还为中小学生录制《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题视频,让孩子们在家也能接受到专业团队的教导。这些宣传内容都是宣传教育组的工作人员根据疫情的实时信息精心挑选、仔细甄别,既要权威准确性高,又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易于群众接受,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还是需要工作人员经常讨论,交流信息,谁要是发现一篇高质量的内容,就会马上转发到群里,大家再集思广益如何将它更好的推广。



除了疫情知识的宣传科普,宣传教育组的工作人员还要对市疾控中心的工作动态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疾控中心是干什么的、怎么开展工作的、我们的工作进度如何等等,以此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也给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加油鼓劲。宣传教育组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是真正的“一线”工作者,但却用相机和文字见证了这场“战疫”的全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宣传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输送,让群众获得防护疫情的能力、掌握保护自己健康的技能,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是真正的“幕后战士”,也是特殊的应急队员。疫情还在继续,宣传教育组的工作人员还将坚守阵地,继续为群众服务,做好这场“战疫”中的宣教先锋。